抱鼓石雕刻的题材主要是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如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南山、五世同居、转角莲等。有的还雕刻有三狮戏珠(三世戏酒)、四狮同堂(四世同堂)、五狮护栏(五世福禄)等图案,有的没有雕刻图案。一对抱鼓石既建筑构件,又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福州闽王祠大门螺旋状抱鼓石。福州华林寺收藏的抱鼓石。石狮子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它虽然不是中国的原产物种,但在中国有着地地道道的狮文化。
大约在东汉时期狮子传入中国,因为狮子在佛教中被尊为兽中王,传说佛 初生时,有五百只狮子自白雪中走来,侍立于门前迎接佛的诞生。所以,这兽中之王也成了佛教中的护法狮。当然,佛教中的狮子并非真狮,而只是被神化和艺术化 了的狮子形象。也许正因为这种原因,狮子也成为了放在大门前的护门兽。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狮子也成为人们信仰中的一种图腾,被视为辟邪驱恶的吉祥物,并 与龙、凤攀附在一起,成为威镇八方、唯我独尊的王权与胜利的化身。因此,古时候人们在修建宫殿、官府、衙门、陵墓、桥梁、府第及房屋建筑喜欢摆放上石狮子。
在民间,大户人家也将石狮作为门墩立于门外两旁,以镇宅驱邪之用。四川雅安县高颐墓前的石狮子,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子,是东汉时期的遗物。石 狮既作为艺术装饰作用的守卫之神,又能显示主人身份的高贵。古代摆放石狮子有专门的建制,门东侧(左侧)的为雄狮子,脚踩一只绣球,象征威力,俗称“狮子 滚绣球”。门西侧(右侧)的则为母狮,脚下抚一只幼狮,寓意子孙昌盛,俗称“太狮少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