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结了这一时期城雕的几大变化——在题材上,从单一表现政治历史发展到普通生活的具体体现,比如《珠海渔女》、《开荒牛》等,还有立于北京王府井街头的那些历史生活的场景。
表明以人为本的精神正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在表现形式上,由过去的单纯写实发展到抽象、意象、唯美、符号并存,这说明人们的审美视野扩大、艺术形式拓宽、艺术发展多向,比如“五月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群雕等作品;在材料上,从石头制作发展到不锈钢、彩塑,甚至还有水和声光电的运用,这是科技进步的反映。
在空间上,不再仅限于广场中心、学校和厂区门口,这标志着人们对雕塑的认识观念有了很大提升。 这当然不是一般的苹果雕塑,它的出众之处,是因为它硕大无比,每个果子的直径大概有一米半左右,且色彩翠绿、光泽鲜艳喜人。起初桓玄傲气十足,不肯向远公敬礼,哪知一见远公的严肃神韵,不觉自然而然地致敬起来。
从肌理丰厚的原木材雕刻到冷硬不锈钢的直塑创造,资料本身的表情愈来愈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更直接的创造者自在意志体现企图。欧式的圆形墓碑基本上都不是真正的原型,比如多了一些棱角,多了一些艺术和文化的格调,比如要圆形做成蜗牛的形状,圆形做成爱心的形状,圆形做成桃子和苹果这样的形状等等,这是西方设计师对于圆形的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