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书籍石雕
中国最早的书籍,出现于商代,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竹子和木头是常见并容易得到的东西,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前,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人们就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用竹子削成的狭长小片叫“竹简”,用木头削成的叫“木简”,它们统称为“简”。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如果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所以古代把删改文章叫“删削”,这个词一直沿用。书籍开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简也有长有短,最长的三尺,最短的只有五寸。写一部书要用很多简,把这些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
秦代绘画遗存的秦都六国宫殿残墙断壁上的壁画,显示了她的辉煌,那些用红,黄,蓝,黑等色彩绘制在精心制作的草灰细泥灰墙上的驷马驾车图,其富丽堂皇之气象与出土的秦铜车马,在艺术内容和形式上,简直是一脉相承,汉代茂陵霍去病墓的石雕群与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石,帛画,其简要的勾勒,生动的形态,以少胜多的造型理念更是如出一辙,至于唐代更不必言,唐彩塑菩萨,仕女等,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达到了和谐统一。
年代以罗马柱为代表引发了异型工艺的高潮,拼花,石线,圆柱,云石画一拥而上,如今马赛克和浮雕也成为抢手货,至今,除幻想类,纳米技术类产品外,利用来自巴基斯坦,阿富汗的玉石进行纯色或巧色雕刻已占领整个石雕行业的主流。
整个球体由一百二十一块花岗石榫接拼成,其石雕工艺的规模和技术难度堪成国内之最,次年《雕塑》杂志第二期以它作为封面全版发表,获得雕塑界同仁的一致好评。按照传统手工业的划分石作行业分为大石作和花石作大石作匠人称为大石匠花石作匠人称为花石匠建筑石雕作品属于花石作。